受股市震荡等因素影响,部分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出现下滑。
8月26日晚间,长城证券、国元证券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旗下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上半年营收成绩单也随之曝光。截至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2家基金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1.08亿元、净利润31.0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1.56%、19.70%。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基金公司已有3家。
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年解禁到期日的封闭基金产品,业绩尽墨。
多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曝光
8月26日,长城证券披露2024年半年报,其参股的两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经营数据也同步曝光。数据显示,景顺长城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78亿元、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7.56%、25.69%。
长城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净利润1.2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58%,净利润逆势增长7.05%。
长盛基金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逆势双增长。国元证券2024年半年报显示,长盛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241.52 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58%。其中,公募规模为925.75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5.72%,超过行业平均增速12.57%,较2023年末提升4名;非货规模为672.24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9.22%,超过行业平均增速9.59%,管理规模行业排名较2023年底提升2名。
中邮基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邮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9.84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75.43亿元,同比下滑明显。中邮基金表示,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是本期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所致。
瑞达期货2024年半年报也揭开了其全资控股基金公司——瑞达基金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数据显示,瑞达基金今年上半年亏损699.82万元,仍未实现扭亏。
截至目前披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基金公司已有3家。
三年期封闭产品业绩尽墨
本周一(8月26日)是公募基金“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A”三年解禁到期日,截止8月22日收盘,其净值为:0.4173元,三年下跌58.27%。
曾记否,那是在2019年,广发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和“广发多元新兴”,分别以121.69%、110.37%和106.58%的收益率包揽了证券权益市场年度前三甲,一人包揽前三名,刘格菘一炮而红,成为顶流基金经理。
2021年初,核心资产的热潮达到了历史高点,股票、基金顺势出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全民买基的热潮下,“三年期持有基金”乘势大力发行。彼时销售火爆的喧嚣犹言在耳,但残酷的行情却让首批认购的投资者“成为时间的朋友”希望落空,集体下挫的净值表现却给予热情的资金狠狠一击。
众所周知,持有期基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让投资者“管住手”,避免追涨杀跌的不成熟操作而导致净值亏损。但在泥沙俱下的行情中,基金经理似乎也进退失据并交出令人尴尬的成绩单。
例如,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自成立伊始净值就随着行情迅速飙升,9个交易日内涨幅接近18%。但“核心资产”的行情在2021年2月份就戛然而止,该基金也遭遇“开局即巅峰”,净值曲线随即调头并长期处于1元以下,截至目前回撤逼近四成。
数据统计,2021年成立的43只三年期基金中,仅有汇安盛鑫三年定开一只产品业绩收正,而该基金为一只纯债产品,这意味着权益类产品业绩尽墨,且平均下挫幅度超过了31%,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等三只产品甚至有超过腰斩的跌幅。
而从基金发行的日期来看,今年7、8月是封闭期基金打开的高峰。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到期确有其事,但其潜在影响可能被高估:一是集中到期产品规模并不算高;二是,到期后可能触发集中赎回,但对市场影响可控。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该作何反思?
某华南公募渠道人士指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或能力圈,与市场风格变化的不匹配,也是拖累产品业绩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基金投资也许还是需要做一定的择时,至少是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在市场冰点、估值较低的时候加大布局,在市场火热、估值较高的时候落袋为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