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农商银行:
深耕地方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南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帮助果农采收红毛丹。海南农商银行供图

  2024年5月8日,海南农商银行揭牌。海南农商银行供图

  □ 本报记者 洪佳佳 通讯员 袁国华 齐尧友

  “有了这笔周转资金,芒果园的经营管理能喘口气了,感谢海南农商银行有这么方便的贷款产品!”

  “无还本续贷政策给我们注入了资金‘活水’,海南农商银行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没空到附近乡镇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海南农商银行上门服务,解决了我们的烦恼!”

  一笔及时高效的贷款,解了芒果种植户高先生的燃眉之急;一项普惠民生的政策,让原本经营困难的幼儿园顺利渡过难关;一次跨出“三尺柜台”的服务,让在樵村渔浦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琼岛大地上,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一次次真心点赞的背后,是海南农商银行一次次“刀刃向内”的改革探索,一项项“摸石过河”的制度创新,一张张“俯身向下”的服务网络,勾勒出海南农商银行蹄疾步稳的发展脉络,汇入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浩荡长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攻坚之年。

  跨越了千山万壑,从“海南农信社”走到“海南农商行”,如今再上壮阔征途,续写华章。“我们将不断夯实自身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金融服务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盈利能力,向着成为国内同业标杆的目标奋勇迈进。”海南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踔厉奋发谱新篇 笃行不怠向未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一粒种子,也种下了一个希望。

  海南农商银行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从春天开始的:2024年3月3日,海南农商银行召开创立大会暨股东会第一次会议;5月8日,海南农商银行正式揭牌,成为我国首家按照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改革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为全国农信系统改革贡献了“海南智慧”和“海南方案”;6月30日,统法改革系统切换圆满成功,海南农商银行正式开业,历经七十三载的“海南农信”完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一次华丽蝶变,开启“海南农商”新纪元。

  “上台阶、创一流”——这是省委、省政府寄予的殷切期望,内化为海南农商银行的前行航标。

  “海南农商银行全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上台阶、创一流’要求,坚持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朝着打造全国一流的农村商业银行目标迈进,奋力谱写金融支农强农、服务好实体经济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最美篇章’。”海南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改制,意在革弊,意在求新。

  改制成统一法人后,海南农商银行摒弃过去简单粗放的经营发展模式,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理念和管理运营方式,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中寻找平衡点,保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在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和守牢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

  春天播下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茁壮成长。

  改制后,海南农商银行不断汇聚发展合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竞争实力,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和纳税金额等关键指标不断攀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重点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截至2024年12月末,资产总额3826.4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300.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56.86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均居全省同业首位;缴纳税款超13.04亿元,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

  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坚持深度融入自贸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围绕深化改革这条主线,聚焦“一核三转六向”战略部署,在稳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控风险上持续发力,实现海南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润“三农” 初心如磐耕不辍

  “有了海南农商银行低息贷款的支持,我的果树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在琼中,纯信用、额度高、利率惠、手续简、还款活的“绿橙贷”成了不少绿橙种植户的“底气”。

  “因缺乏有效的担保措施,我们往往无法获取足够的信用贷款额度,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在文昌,海南农商银行通过“乡村振兴e贷·东星斑贷”产品,解决了许多东星斑养殖户融资的难点和痛点。

  在海口,“荔枝贷”为荔枝种植户托底;在白沙,绿茶贷款让茶叶变“金叶”;在临高,渔业领域贷款助渔业“扬帆”……

  2024年,是海南农商银行改革之年。改制却不改向、改名却不改姓,服务实体、润泽“三农”的初心如磐,精耕不辍。

  “自2024年5月海南农商银行挂牌成立以来,可以看到全行自上而下方方面面的‘精彩蝶变’。招牌变了,服务‘三农’‘小微’的初心没变,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决心没变。”海南农商银行陵水支行零售金融部业务经理唐斯琪说。

  因农而生,伴农而兴。对于海南农商银行而言,无论体制机制怎么改,支农主力军的属性不变,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定位不变,服务“三农”发展,既是职责使命,也是生存之基。

  出台《海南农商银行支持“三农”发展和明确今后三年涉农及小微贷款比例的规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一支850余人的“支农支小”的客户经理队伍;如火如荼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实施“党建共建+整村授信”工程;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精准发力,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向下扎根,向小深耕,方能向上生长。在过去的一年,海南农商银行人“支农支小”的足迹遍布城乡,实现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顺利完成“两增两控”目标任务。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26.4亿元,增速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3.89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48.19亿元,增速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9个百分点。

  奋笔“五篇大文章” 金融为民显底色

  金融是什么?

  对于海口某制药公司负责人来说,金融是“及时雨”,关键时刻是海南农商银行的贷款解决了科研生产中资金“卡脖子”的难题;对于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觉枫来说,金融可以让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用海南农商银行的贷款解决产业扩容所需的资金;对于经营农副产品的文先生来说,金融是急需资金备货时,海南农商银行提供了利率低、额度高、手续简的补充流动资金;而在年过七旬的陈奶奶眼里,金融是在家门口的海南农商银行可以办理社保查询、城乡居保待遇资格认证等服务;在海口市民周女士眼里,金融是唾手可得的海南农商银行支付便利,省心、省事、省钱……

  金融“千行千面”,对海南农商银行人来说,金融只有“一面”:服务——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海南现代化产业发展,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科技金融助力产业升级,加大对科创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新型担保机制,以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推出小微企业“科创贷”“创新园区贷”等贷款产品;

  以绿色金融赋能低碳转型,建立绿色金融管理体系,细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提升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普惠金融坚守为民初心,倾斜资源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着力推进产品和服务模式迭代创新,切实降低普惠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深入产业部门、科技园区、街道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了解小微企业所期所盼;

  以养老金融满足多元需求,出台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加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力度,全力支持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上线“关爱版”个人手机银行和小程序服务,丰富适老存贷产品和服务;

  以数字金融重塑服务能力,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建立数字化转型专班和相应的项目敏捷机制,实现统一法人改革科技系统平稳过渡,支付服务更便利化,自助机具实现改造升级,“经营e贷”等5款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成功上线。

  作为本土金融机构,海南农商银行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五个图强”发展战略,不断为自贸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发放南繁种业产业贷款逾2.27亿元,深海科技产业贷款逾1.38亿元;出台“航天产业贷”产品精准服务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企业,贷款逾2.38亿元;以绿色信贷引导产业向“绿”,绿色贷款余额69.68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3.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42.84亿元。

  同时,聚焦服务重点园区,为重点园区300余家合作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贷款余额212.23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63.44%。大力支持海南地方政府融资,2024年累计承销海南债金额达79.6亿元。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优化社保卡业务需求39项,进一步丰富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下转H0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市场
   第003版:综合
   第004版:聚焦
   第005版:海南金融周刊
   第006版:银行
   第007版:要闻
   第008版:海南国资
海南农商银行: 深耕地方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