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师炜 通讯员 文一帆
面对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摩羯”正面侵袭,海南全省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受灾,造成部分基础设施、工农业等灾害损失,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这场与台风的较量中,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海南院)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台风过后,中国电建海南院第一时间奔赴文昌市,对抢险救灾工作开展指导。他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受损的光伏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和修复,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确保项目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同时,他们协调各项目团队加强与业主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加快恢复项目的正常生产秩序,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未雨绸缪提前部署 积极防御排除隐患
未雨绸缪,枕戈待旦。在台风来临之前,中国电建海南院就为应对超强台风“摩羯”做了超前预案及应急部署。公司抽调30余位经验丰富的勘测设计人员,组成了主网输电线路应急抢险队伍,分为6个小组,准备在台风过后第一时间进行复电抢修工作。抢险队员从组队当天开始保持通讯设备畅通随时待命,所有仪器设备处于满电状态。
在超强台风“摩羯”过境期间,中国电建海南院承担的屯昌鹏润光伏电站、东方光伏发电项目、湛江深能光伏电站等项目的工作人员积极防御,做好保障,抢在台风来临前就对场站各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隐患大排查。
屯昌鹏润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对光伏板进行逐一检查,并对电站的电气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设备在台风来临时能够正常运行。东方光伏发电项目的员工们则重点检查了电站的防风设施,加固了支架及关重部件。湛江深能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对电站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清理,防止因暴雨积水而损坏设备。从预警部署开始,他们就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在防御措施落实方面,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应急值守期间,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全力保障电站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削减台风对现场生产生活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摩羯”过后的第一天,在手机信号几乎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公司的主网输电线路应急抢险队伍人员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赶往受灾现场为海南电网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检查线路受损情况。
专业团队筑牢支撑 抢修电力保障供应
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道路两旁的电力设备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有的被掀翻在地,有的则被雨水浸泡,无法正常运行。
为保障受灾地区电力早日恢复供应,中国电建海南院迅速组织电网与新能源公司、勘测工程公司、智能配网公司等部门和公司的精兵强将。公司集结测量、岩土、线路设计、配网等专业人员组成一支专业齐全、战斗力强大的抢修队伍,奔赴受灾一线抢修保电。
抢修现场环境极为恶劣。抢修人员顶风冒雨,争分夺秒地抢修受灾电力设备和线路。线路设计人员仔细检查每一根被风吹断的电线,依据实际情况精心规划线路走向;配网人员迅速对受损的配网设施进行修复,确保台区尽快恢复供电;测量人员精确测量受损设备的位置和数据,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岩土人员认真检查电力设施的基础是否稳固,严防因台风影响而出现二次倒塌。
台风期间,中国电建海南院的应急抢修队伍凭借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和顽强的意志,分别在海口、文昌、定安及澄迈等地支援电网抢修,恢复供电。截至目前,公司共出动了300多人次进行协助支援,为台风期间海南电网公司的统一调配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靠前服务重要项目 全面排查送电故障
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文昌市,位于台风登陆区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110kV商业航天站送电中断,发射场技术区三平厂房、发射区发射工位及测控大楼等设备设施受损较为严重。作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动力来源,该110kV变电站将直接影响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电力保障及灾后恢复工作。
台风过后,中国电建海南院商发项目部第一时间联系商业航天发射场电气负责人,询问受灾情况。同时,公司连夜调拨设备,组建施工抢修队伍。
9月9日上午,中国电建海南院副总工程师张世隆携技术骨干抵达项目现场,会同商发供电小组快速开展故障排查工作,对110kV外线五十多基铁塔及其线路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线路杆塔、导线、金具、绝缘子等进行细致的首轮排查。现场团队经过查询故障录波及保护动作信息,计算并分析线路接地故障大概位置,梳理出故障区间及可能的故障塔位。
9月10日,中国电建海南院抢险队伍开展第二轮故障摸排并成功找到故障点完成修复,助力变电站恢复送电。变电站主体结构及设备未遭受损失,线路未出现倒塌及断线故障。
在这场与台风的较量中,中国电建海南院充分发挥自身工程技术优势,依托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全方位、多层次的行动,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为海南灾区的电力恢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用实际行动守护项目的电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