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钴库存临近见底的情况下,持续了7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将于10月15日结束,配额制度将成为新规则。作为全球钴资源核心供应国,刚果(金)的政策变动势必影响钴资源的供需再平衡。
库存已经见底
9月21日,刚果(金)战略矿产市场监管控制局宣布,该国自10月15日起结束自今年2月22日以来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并于10月16日改为实行出口配额制度,直至另行通知。
刚果(金)是全球第一大钴资源大国。民生证券研究院统计,2024年刚果(金)钴矿储量600万吨,全球占比55%,位列其后的澳大利亚、印尼钴矿储量全球占比分别为15%和6%。而落实到钴资源产量,刚果(金)在2024年产出22万吨,全球范围内占比达76%。
中国是钴资源的主要进口国,目前我国精炼钴产量在全球精炼钴市场占比达八成左右。
回顾7个月的出口禁令实施期,产业链表面看起来运作平稳。最直接的价格方面,Wind数据显示,MB钴(标准级)价格由今年2月底9.95美元/磅的最低点反弹,至今累计涨幅超过63%,但是几乎都是首轮禁令发布后的一个月内完成。
作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在刚果(金)运营两座世界级矿山TFM和KFM。上半年,洛阳钼业钴生产量达6.1万吨,同比增长了13%,但是库存量同比较上年年末激增35.09%,达到5.7万吨。洛阳钼业证券部工作人员称,铜、钴作为伴生矿产,前者正常增产,钴也必须等比例增产,新增产品在当地积存。
全球钴原料流通受限后,下游各环节的正常运作都意味着战略库存的消耗,矿企、贸易商搬空了刚果(金)海外的港口码头,大型冶炼厂逐渐清空了原料备货周期超三四个月的仓库。
寻多元供给势在必行
终止出口禁令、推出配额制度的动作虽然整体符合预期,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其配额规模较预期偏低。在库存见底的背景下,行业内今年应对钴资源平衡和重构的挑战,或许将在禁令解除后才刚刚开始。
根据刚果(金)方面披露,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在刚果(金)的矿企将被允许出口逾1.8万吨钴,2026年和2027年每年最高出口量为9.66万吨,配额将根据企业历史出口量比例分配。
刚果(金)方面称,新的配额制度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未来数年的市场再平衡完成最后的调整”,该政策的明确目标是将全球钴库存削减至“约相当于一个月需求量”的水平。作为对比,过往大型冶炼企业的常备原料库存普遍在三四个月以上。“以后推算竞争对手的资源储备变得简单了,大家都没有。”有冶炼企业高管苦笑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在努力开拓新的钴资源供给渠道。
印尼钴资源的开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今年上半年,格林美的印尼镍资源项目(含参股产能)实现自产钴金属3667吨,同比增长125%。格林美董秘潘骅称,“公司2017年就到印尼投资发展,不懈坚持的长期主义在近2年开花结果,今年有效对冲钴禁运,满足了全球钴产品的核心供应,捍卫在黑天鹅事件背景下的公司市场信誉。”
近年来,青山控股集团、华友钴业、宁德时代等企业均已参与印尼钴资源相关项目。有矿企表示,虽然当下印尼板块的出货量和刚果(金)不是一个量级,但是情况可能在2026年开始出现变化。而据钴协会此前预计,至2030年印尼钴产量将占全球的16%。
随着钴价的提升、动力电池回收潮的临近,资源回收行业也正变得更具商业性。在去年格林美钴资源回收量已经超过了1万吨,达到全球第一水平。潘骅判断,随着2026年、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量达到高峰,钴作为三元锂电池中回收效益最高的金属元素之一,其二次资源自给将会进一步提升,可以有效缓解钴资源的供应压力。
“我国作为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大国,包括钴、镍在内的战略资源以产品的形式出口海外,如果我们不仅能实现产品走出去,也能实现废品收回来,并实现高效、安全再利用,无疑将强化相关产业的发展风险。”潘骅呼吁。据悉,目前格林美已经在韩国、印尼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旨在为全球动力锂电池回收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