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正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阶段,资金面上,各路资金正持续流入市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剔除重复项后,今年以来已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相关公告。资金借道ETF积极进场,前5个月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逾700亿元。
同时, 公募基金新发市场迎来一波“小高峰”。
Choice数据显示,6月,共有89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进入发售期,部分基金公司新发数量超过5只。仅端午假期后首日,就有41只基金启动发行,易方达、博时、富国、汇添富、鹏华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纷纷上场。
上市公司爆发回购潮
从今年以来公告回购金额上限情况来看,涉及回购金额上限超1100亿元。美的集团回购金额上限合计为130亿元,宁德时代回购金额上限为80亿元,贵州茅台回购金额上限为60亿元,牧原股份、通威股份回购金额上限均为4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发布了两个回购方案,一个回购金额上限为100亿元,一个回购金额上限为30亿元,回购金额上限为30亿元的回购方案已实施一部分,回购金额上限为100亿元的回购方案尚待实施。
今年以来共有882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为607.93亿元。在今年以来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徐工机械、牧原股份、宁德时代、中远海控已回购金额居前,分别为40.50亿元、21.42亿元、16.10亿元、15.52亿元、13.67亿元,海康威视、三安光电、三一重工、紫金矿业已回购金额均逾10亿元,京沪高铁已回购金额逾9亿元。包括上述10家上市公司在内,今年以来有19家上市公司已回购金额超过5亿元。
从市场表现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今年以来已回购金额居前十的股票平均涨幅为6.12%,跑赢大盘,涨幅最大的为紫金矿业,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2.29%。
另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已有276家上市公司发布获回购增持贷款用于回购的相关公告,以贷款金额上限计算,贷款总额为484.63亿元。在已披露“回购贷”的上市公司中,牧原股份、海尔智家、中国中铁回购贷款金额上限居前,分别为25亿元、18亿元、16亿元,厦门象屿、美的集团、三安光电回购贷款金额上限均在1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回购增持贷款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能够为上市公司或股东个人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帮助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更有效地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表示,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政策支持下,未来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规模有望持续提升。增持回购持续增加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实力在不断增强。
前5个月逾700亿元资金借道ETF进场
截至5月30日,A股市场行情收官。从5月整月来看,沪指累计上涨2.09%,深证成指累计上涨1.42%,创业板指累计上涨2.32%。
数据显示,前5个月规模指数相关ETF普遍出现资金净流入,有5只ETF净流入资金超百亿元。
其中,沪深300ETF华夏净流入325.59亿元,4只规模较大的沪深300ETF合计净流入870.21亿元。
总体而言,前5个月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逾700亿元。
有券商表示,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中长期资金积极流入背景下,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的均值附近,而随着政策的积极发力,中长期资金带来的增量资金或将持续流入市场,对资本市场形成托底,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
机器人ETF获资金青睐。在行业主题ETF方面,前5个月净流入资金超30亿元的基金有7只,其中机器人ETF、人工智能ETF和机器人ETF分别增加了101.39亿份、83.07亿份和44.8亿份,净流入资金91.18亿元、83.15亿元和42.91亿元。
今年以来,机器人概念股持续受关注,机器人ETF基金份额一路攀升,累计增加了逾百亿份,净流入资金逾90亿元。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净流入190亿元。在跨境ETF方面,前5个月净流入资金超30亿元的基金有5只,其中港股通互联网ETF、港股通科技30ETF和港股科技50ETF分别增加了221亿份、97.06亿份和94.1亿份,净流入资金190.15亿元、124.14亿元和67.35亿元。
有券商认为,综合来看,在AI叙事持续催化、基本面预期改善、全球资金轮动的背景下,即便有短期事件性的扰动,港股仍将延续2024年以来的反转行情。
89只新发基金 七成为权益类产品
Choice数据显示,6月,共有89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进入发售期,部分基金公司新发数量超过5只。仅端午假期后首日,就有41只基金启动发行,易方达、博时、富国、汇添富、鹏华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纷纷上场。
权益类基金(混合型、股票型)延续了近几个月的新发热度,6月共有63只产品启动发行,占新发产品的七成。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助推下,公募机构布局权益类基金的热情持续升温。近期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将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随着市场的回暖,部分产品把握住结构性机会,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亮眼,提振了权益类基金的新发底气。数据显示,在有完全统计周期的权益类产品中,近六成基金上半年获得正收益,逾30只产品回报超50%。
从新发产品的布局方向来看,科技是近期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数据显示,6月发售的科技类基金众多。
永赢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拟任基金经理储可凡认为,科技板块今年迎来产业层面的全面爆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具有重大投资机会,有望在科技行情中呈现出较强爆发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