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信贷、社融总量指标延续低位运行,但与市场预期相比并不算差。整体来看,8月金融数据喜忧参半。
一方面,M1同比连续5个月为负、续创历史新低;居民短期贷款连续7个月同比少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再度转为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等。
另一方面,政府债券提速发行,继续对社融增速形成有力支撑。社融和M2增速已进入稳定期,7月、8月社融增速分别为8.2%和8.1%,与6月末的8.1%基本持平;7月、8月M2增速均为6.3%,略高于6月末的6.2%。
在此背景下,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罕见对8月金融数据进行解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在回答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何考虑和举措时,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约束,全年“保5%”亟待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哪些增量政策可期?
对于增量政策,此次并非央行首次表态。8月末,央行行长潘功胜就曾表示,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这也让市场对于政策新举措充满期待。对于如何理解“加大调控力度”“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央行或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来支持扩内需、推动价格温和回升。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报告认为,央行这次罕见地对单月数据做出解读,一方面避免市场对数据过度解读,传递货币政策稳增长稳预期态度。另一方面也预示降准大概率将落地,而降息可能视8~9月经济数据与美联储操作决定。
张旭建议,可根据经济运行、金融市场和宏观调控取向的需要,适时实施降准。此外,在9月下旬操作中,可引导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进一步下行,起到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的作用。且当前处于MLF政策利率色彩由浓转淡的初期,此时MLF利率的下行也有助于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强。
除了降准降息等政策,市场关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预期升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第二轮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如果启动将是扭转楼市预期的关键。
不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再次集中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效果抱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再次集中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意义可能并不大。存量房贷利率集中调降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不应该成为一个常态化、日常性的政策措施,否则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造成过大冲击。
华泰证券则认为,尤其是在居民消费有待提振,提前还贷居高不下背景下,存量按揭贷款调降落地的概率提升,但幅度仍要顾及银行净息差水平,从可控性角度看,转按揭落地的难度仍大。
“逆周期政策仍是后续关键,潜在的政策空间包括降准、降息、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扩大对收储的政策支持,以及一线城市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继续调整。”钟林楠称。
中信证券研报则指出,如果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这一调整落地,在减轻借款人的还款压力、遏制贷款早偿趋势的同时,也会增大银行息差压力,因此需要调降存款利率加以配合。(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