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1月11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年300余家上市公司上演实力“护盘”

新基金“抄底季” 增量资金在路上

  步入2024年,上市公司回购热情依旧不减。Wind数据显示,新年以来,有30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前期发布的回购方案。

  自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掀起多轮回购潮,数百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用真金白银彰显投资信心,实力“护盘”。

  2023年是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最热年”。

  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137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含董事会预案、回购完成等),远超2021年的991家、超过2022年的1159家,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 A股增量资金还在源源不断。每年年初往往是基金发行的“旺季”,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不断升温。但今年的主题却与往昔不同——何时抄底,由谁来主导抄底,成为“关键词”。

  回购计划“井喷”

  1月8日晚,上市公司再次“扎堆”发布利好。据不完全统计, 包括三德科技、海信家电、伟明环保、华厦眼科和南山铝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不少公司计划回购金额上限过亿元。

  除回购外,1月8日晚,梅花生物、仙坛股份、华谊集团、伟星新材、首都在线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或董监高增持公司股份的相关公告,彰显了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目前,东阿阿胶、九洲药业、千红制药、兔宝宝、养元饮品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新一轮大额回购方案。

  以养元饮品为例,其于2024年1月2日召开了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授权人士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以不高于25.00元/股的价格回购不低于500万股(含)、不超过1000万股(含)的公司股份。

  相比较来看,养元饮品、兔宝宝的回购力度颇大。兔宝宝拟用于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含),而养元饮品拟回购金额为不超过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在“官宣”回购方案不久,就马不停蹄地实施了回购。

  1月4日,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11万余股,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19.17元/股,最低价为18.88元/股。

  对于回购自家股份的原因,从相关公司公告来看,回购大多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价值的认可,是为了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而回购的股份主要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以及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

  “行业龙头公司真金白银回购或增持股份,能起到标杆和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上市公司加入回购增持队伍,共同提振投资者信心。”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

  ETF打响新年发行“第一枪”

  对于新基金来说,2024年的发行大战已经打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多达122只新基金正在发行,尽管市场持续调整,但新基金发行大战依然打响。其中,ETF、债基成为两大主力,也是今年公募基金行业竞争的热门领域。

  数据显示,节后第一周,易方达基金、安信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15家基金公司启动新基金发售。相关产品包括易方达悦和稳健一年封闭运作债券基金、安信90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华夏中证全指信息技术ETF、富国价值发现混合基金、景顺长城卓越成长混合基金等在内多只新基金。

  2024年首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展现出较强活跃性。数据显示,2024年首周(1月2日至1月5日)ETF总份额增加73.14亿份,达到2.024万亿份;从单只基金表现来看,有4只基金产品份额增长均超10万份。

  短期的市场波动并未干扰机构入场的步伐。有渠道人士透露,多家百亿级私募已在渠道开启了股票多头策略产品的募集,积极把握中长期入场良机。与此同时,公募发行市场也持续升温。继去年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新发基金规模突破千亿元之后,今年以来又有数十只权益基金进入发行期。除了公私募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资金也下场抢筹,12月最后一周的权益类标品信托成立数量逆势增长。

  与此同时,不少权益类基金陆续放宽大额申购限制,为2024年的投资布局“收集子弹”。1月2日,“老将”曾国富管理的信澳成长精选混合发布公告称,取消去年9月26日以来的500万元大额申购限制,恢复办理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各家基金公司也不负众望,均派出了旗下“业绩”最能打的“重磅选手”来主导这场“抄底季”。有的是公司投资核心,有的是潜藏的“大佬”,还有很多是最能打的“中生代”。

  总体来看,阵容的“豪华程度”堪称近年“少有”。

  国泰基金的胡松可能是这轮新基金发行中“业绩最能打”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之一。另一个看点是,汇泉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杨宇将亲自管理一个新基金——汇泉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

  “当前资金情绪仍然偏谨慎,但是我们认为,以3年的维度来看,当前时点发行新产品能够提高投资人的持有体验,因此1月会启动相应的发行计划。”沪上某私募创始人坦言。

  积极信号有望持续释放

  除了整体估值足够低, 在多家公私募及外资机构看来,多重积极信号亦是看好今年市场的重要原因。

  “2024年是筑底牢基的关键之年。”和谐汇一认为,从全球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具备企稳条件,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有望引领行业达到新的平衡。

  和谐汇一还表示,尽管居民和实体部门仍需面对去杠杆的压力,但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以及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发行,为经济修复提供了支持。因此,尽管A股可能难现趋势性行情,但结构性投资机会依旧值得把握。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在新兴市场配置中,中国资产处于低配较多的分位,今年盈利增速和预期的修复有望带动市场估值及外资配置向合理水平回归。

  “展望后市,若今年宏观经济预期企稳,股市整体估值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同时,目前一些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变时刻,如果这些行业今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摩根资产管理中国研究部策略专家俞一奇称。

  “我们依然看好每股收益增长10%、估值接近底部、投资者仓位和预期较低的中国股票2024年的前景。”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称。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开年300余家上市公司上演实力“护盘”~~~
~~~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聚焦
   第003版:产经
   第004版:产经
   第005版:海南金融周刊
   第006版:银行
   第007版:资本
   第008版:海南国资
新基金“抄底季” 增量资金在路上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