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洪佳佳 通讯员 劳敏)近日,2023年海南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正式发布,共计28个案例,涵盖农业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意外保险等不同类别,充分体现海南保险业在服务民生、支持实体经济、防灾减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理赔典型案例创新服务篇中,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开发了海南省商业性土地地力指数保险。2023年3-5月,18名农户投保的170亩荔枝地块期末EC值发生变化,根据土壤三合一传感器显示,荔枝种植地块期末EC值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对应值,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向农户赔付0.69万元。
据悉,海南部分土壤种植经济作物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肥力不足,有机质含量较低,存在高磷、少氮、缺钾的情况。保险公司依据实际情况研发土地地力指数保险,通过智能物联网土壤EC值检测判定土壤肥力,结合保险金融手段,为农户生产种植提供真实数据支撑,农户对土壤保护改良得越好,保险理赔额度就越高,该险种有利于提升农民种植收益,助力海南省土地改良工作。
再如,乡村振兴产业综合保险,由平安财险海南分公司、阳光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国寿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共保,保障对象为使用扶贫资金和衔接资金的各类产业实施主体,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责任保险等多层次风险保障服务,帮助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持续经营,提升政府资金利用效率。2023年保险公司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帮扶企业累计赔付保险金106.4万元。乡村振兴产业综合保险充分保障了农户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帮扶产业项目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险保障。
由海南省21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的“惠琼保”也入选理赔典型案例。符先生为其家人投保了2023版“惠琼保”B款(升级版),花费138元/人。2022年底,他父亲因重症肺炎入院治疗,2023年累计住院15次,共花费医疗费用132万余元,社保及大病医疗保险报销56万元(封顶线),剩余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根据合同报销约66.4万元,其余个人支付仅需9.6万元。
“惠琼保”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和海南省医保局共同指导,是充分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医疗产业相关政策开发的一款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旨在解决参保人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问题,具有低成本、高保障特点,提高参保人医疗保障水平,“惠琼保”自2020年推出以来,不断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参保人员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
近年来,海南保险业强化使命担当,扎实做好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保险力量。2023年,海南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09.85亿元,同比增长4.45%;原保险赔款支出85.10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56.05亿元,同比增长10.25%,寿险业务赔付支出29.06亿元,同比下降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