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当前时点,尤其是众多价值股龙头频频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价值风格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是否正在收窄?招商证券在近期的研报指出,在8个胜率指标中,当前有2个指向成长,6个指向价值。根据映射方案,当下成长风格的胜率为31.12%,价值风格的胜率为68.88%。
从历史走势看,价值成长两极分化不具持续性。尽管当前价值股依然占尽优势,且跑赢时间刚刚进入第三年,但从长期来看,当前优质成长股或已具备较高的值博率。从估值看,截至2月23日,国证成长指数市净率2.33倍,处于上市以来22%分位;市盈率方面,国证成长指数为15.79倍,处于上市以来的28%分位以下。
价值成长相对估值达历史较高点,或也预示着成长风格的日益临近。最新数据显示,用国证价值指数的PE(市盈率),除以国证成长指数的PE,得到的比值是188%,为2019年来的新低,也低于该比值每年年底的平均值。用创业板指做分子,更能凸显成长股当前相对估值较低的状态。数据显示,创业板指市盈率对比国证价值指数市盈率比值(创业板估值溢价率)为3.09倍,接近创业板估值溢价率历史低位。
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
2月以来,伴随着OpenAI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及谷歌新一代Gemini 1.5 Pro的发布,AI多模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英伟达宣布成立“GEAR”部门进行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并且将于3月18-21日举办的GTC 2024会议上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此外,特斯拉发布Optimus最新视频展示更流畅、自然的行走动作,Figure、IX等海外机器人公司不断迎来投资。
“人形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科技巨头们争相布局的新领域,2024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民生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表示,GEAR的研究议程分为多模态基础模型、通用机器人、虚拟世界中的基础智能体、模拟和仿真数据的研究四个方面。“GEAR实验室的创立标志着科技巨头英伟达正式进入具身智能领域,有望引领行业发展。”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下一代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其本质是人工智能、感知及执行单元的结合,运动规划加处理系统依赖底层AI芯片、算法、模型的进步,当前制约机器人应用落地的最核心瓶颈亦是软件算法。2024年以来AI的迅速发展将显著助力机器人产业提速,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产业落地年,实现0-1的突破。”国投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郭倩倩认为。
郭倩倩表示,AI多模态领域的快速迭代将深入赋能机器人产业,海外人形机器人主机厂产品陆续发布,有望引领机器人产业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明确应用场景。建议从两方面关注投资思路,一是绕不开的硬件环节,长期具备确定性:执行器、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二是产业进度格局尚未确定,主业稳健,机器人业务弹性较大:丝杠、传感器等。
“人形机器人是AIGC具身智能的理想载体,2024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银河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鲁佩认为,投资思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二是中国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三是有望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其他零部件供应商。
“沾算力就涨”!
AI服务器催化HBM需求爆发
三星电子宣布,已成功开发12层HBM3E,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始量产,公司并未透露具体客户。此外,美光科技26日宣布,已开始量产HBM3E,其24GB8HHBM3E产品将供货给英伟达,并将应用于NVIDIAH200TensorCoreGPU,该GPU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货。
存力已成AI芯片性能升级核心瓶颈,AI推动HBM需求强劲增长。英伟达发布最新AI芯片H200,内存配置明显提升,存储技术提升为AI性能提升的关键。HBM作为基于3D堆栈工艺的高性能DRAM,打破内存带宽及功耗瓶颈,GPU性能提升推动HBM技术不断升级。HBM主要应用场景为AI服务器,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2年AI服务器出货量86万台,预计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将超过200万台,年复合增速29%。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催化HBM需求爆发,且伴随服务器平均HBM容量增加,经测算,预期25年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增速超过50%。
“沾算力就涨”!2月27日晚间,主营业务为健康坐具的恒林股份公告,公司计划开展算力服务相关业务,培育公司新的增长业务,收购恒升智算并支付算力服务器费用,合计金额约为3.99亿元。
财通基金金梓才表示,与去年AI行情相比,目前AI领域算力相关板块的行情不再仅仅是主题投资和概念炒作,而是进入基本面兑现阶段,所以去年AI行情是普涨,今年预计会分化,更看好以光模块代表的、参与海外AI算力建设的板块。海外科技巨头在模型端出现较为明显的持续竞赛趋势;多模态模型的进展大幅提速,预示着AI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从大模型端,到算力端和应用端,预计2024年将整体趋势向上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科技成长板块有望成投资主线之一
在具体配置方面,多家机构看好科技成长板块,同时红利风格、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等板块也颇受关注。
中信证券认为,资本市场监管、做优存量,央企国企预期回报提升,市场有望步入内生动力驱动的修复通道,央企国企的大股东增持、加大分红回购、产业链并购重组逐步落实,有望支撑优质蓝筹的持续性行情,这将成为今年最重要的配置主线之一;而有产业催化的科技成长有望成为今年另一条投资主线。
博时基金提示:“结构方面,TMT近期产业催化较多,短期需关注3月份可能出现涨幅到位后的估值调整。临近全国‘两会’,结合稳增长政策预期的抬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相关板块可能有阶段性机会。”
在长城基金看来,短期内,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关注政策边际受益和AI(人工智能)突破催化的相关板块,以及防御属性较强的核心资产。中长期来看,市场风险偏好中枢预期稳步抬升,建议持续关注前期超跌但产业周期上行的科技类板块。
“由于投资者中长期预期变化、信用周期回升有待进一步观察、红利板块相对基本面有支撑和增量资金偏好,本轮红利行情仍有一定持续性,但拥挤度或已运行至高位区间,回落后可能是更好的增配时点。”华泰证券表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