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旻琚
在昌江海尾智慧渔业产业园里,一盆盆满满当当的带鱼倒入培育池中,不一会儿,带鱼上吸附着密密麻麻的螺,这就是被誉为“水中游走的鸡腿”——东风螺。
海南省智慧渔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毅军介绍道,别看东风螺小小一粒,却特别“能吃”,喂食的次数随着东风螺个体增大而调整,从螺苗时期1天喂几次,到1天喂1次,再到3天喂2次。
在2023年底举办的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昌江东风螺协会与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亿元意向订单。
近几年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东风螺是市场上畅销的优质贝类,逐渐从沿海地区销往内陆城市,有供不应求之势。但东风螺产业想要高质量发展,仍要克服很多问题,东风螺能否让昌江发展现代渔业乘上东风?
海南水产新贵东风螺,
全产业链产值约60亿元
东风螺又称花螺,吃起来鲜嫩爽脆,近年来深受广东、福建、海南地区人民喜爱。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陆续展开一系列有关东风螺养殖和繁育方面研究,但进展较慢。得益于海南适宜的水温和良好的水质,直到2002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原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方斑东风螺螺苗119万粒,自此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才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实现了方斑东风螺的规模化养殖。
当前,海南是我国方斑东风螺养殖的主要产地,《202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报道及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省东风螺年育苗量超过30亿粒,占全国的90%以上;东风螺养殖年产量达1.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直接产值15亿元以上,全产业链约为60亿元。
东风螺养殖效益在海南目前水产养殖种类中名列前茅,价格一直维持在120元/公斤左右,是入选海南省“三鱼一虾一螺”(石斑鱼、金鲳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东风螺)热带水产种业的唯一贝类。
与对虾、生蚝等常见养殖海鲜的养殖史相比,生蚝从宋代起就有养殖记载,对虾20世纪50年代开始养殖,反观东风螺的养殖仅有20余年,可谓水产新秀。
曾被渔民当成杂螺扔掉的东风螺,现在已经是人们喜爱的海鲜之一。
在红海中寻找蓝海,
后发优势不可小觑
2005年,海南把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作为重大项目推广,万宁、琼海、文昌、昌江等地均有养殖东风螺,使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东风螺产区,被誉为“花螺之乡”。
昌江的海岸线全长65.97公里,北起珠碧江入海口的海尾镇新港村,南至昌化江入海口的昌化镇咸田村,有着绝佳的自然条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东风螺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县东风螺养殖面积将近700亩,年产值约为3亿元。共有东风螺养殖户300户,主要分布在海尾镇、昌化镇。其中,海尾镇新港社区较为集中,在当地已形成产业规模。
据了解,东风螺属于流水养殖,对养殖环境要求高,几乎不造成污染,其特有的钻沙习性对滩涂地质亦有改良作用。此外,由于东风螺耐缺氧能力很强,可离水运输12~24小时,适合长途运输销往全国各地。
王毅军介绍,尽管当前昌江水产养殖规模小,实际养殖面积仅占昌江可养殖面积的22%,但发展前景广阔。
相比起海南东部水产养殖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昌江宽阔的养殖基地与相对更洁净的水质,让昌江更具竞争优势,属于发展现代渔业的“蓝海之地”。
另外,昌江目前的养殖品种市场价值低,而东风螺的养殖效益高,有望带动当地养殖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再者,东风螺从一粒种苗到一只商品螺,需7个月的成长时间,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高坚同样看好昌江的东风螺。王高坚认为,昌江的螺类价格较有优势,口感比较甜,拿到网红城市长沙售卖,应该很有市场。
填补水产养殖工业化空白,
引领产业提质升级
但东风螺产业要想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须突破。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曾对东风螺产业链三大痛点进行了梳理,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种业体系不够完善。受养殖周期及市场销售等因素影响,海南省以养殖方斑东风螺品种为主。
调查显示,方斑东风螺养殖面积占90%以上,泥东风螺则不足10%,品种结构较为单一。
二是养殖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海南东风螺养殖管理技术以流水工厂化养殖技术为主导,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较低,应对季节性和外源饵料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是东风螺产业链延伸不足,新业态融合发展不够。海南东风螺采后成品科学分拣分级、包装、鲜活贮运和销售等产后配套设施缺乏,满足不了收获期大批量成品贮运、鲜活等商品化处理需求。
此外,海南东风螺地理标志品牌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新业态融合发展不充分,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在2023亚太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论坛上,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宇聪表示,要克服东风螺产业发展瓶颈,关键在于要建立起标准,可控、绿色高效的养殖管理,使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得以延伸发展。
2022年以来,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原则,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拟编制东风螺的产业标准体系和全产业链标准。该标准体系的建立,将填补海南省涉渔标准体系制修订方面的空白,有助于海南省东风螺产业发展更加标准化,进一步打造东风螺产品的品牌化。
据了解,东风螺全产业链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正在创建当中。
2022年12月16日,海南省东风螺养殖协会在海口举办“海南花螺”品牌建设“百日先锋行动”倡议活动,携手相关企业合力推动“海南花螺”品牌建设。
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要求,昌江正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转产转业,持续推进“深蓝渔业”产业化发展,4434亩的智慧渔业产业园正在打造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园。该产业园五月下旬投产的300万粒东风螺种苗,预计2024年1月上市。
王毅军信心满满地说道:“昌江海尾智慧渔业产业园将填补昌江工业化水产养殖市场中这类产品的空白,引领昌江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