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康景林 林师炜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证券公司如何深入践行金融强国的使命担当,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格局?
1月12日,采访团走进国泰君安证券海南分公司,与总经理范晓军对话。
承销专项债
创全国文旅行业利率又一“新低”纪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国泰君安证券海南分公司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协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海南政企融资127.25亿元,支持企业机构高质量发展。”国泰君安海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范晓军介绍,2023年,总部与分公司协同服务海南实体经济的发展成绩,主要体现在七项重要工作中。
2023年国泰君安担任联席主承销商,成功发行了海南发控私募公司债15亿元、可续期公司债5亿元;2023年9月新中标海南发控40亿元私募公司债;为海南发控的持续做大做强提供有效助力。
总分协同,由国泰君安资管担任主承销商,上海友邦人寿保单贷款ABS项目第二期16.24亿元于2023年3月成功发行。
协同国泰君安债融部作为主承销商,海南旅投2023年6月成功发行小公募公司债5亿元,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单“海南自贸港专项债”,发行利率创2023年以来全国文旅行业“AA+”企业同类型、同期限产品最低记录,海南省本地企业同类型产品最低记录;2023年12月第二期公司债5亿元成功发行,创2023年全国“AA+”企业同期限公司债产品发行利率最低记录!2021年以来全国文旅行业“AA+”企业同类型、同期限产品发行利率最低!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以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协同国泰君安债融部作为联席主承销商,成功为海南银行在2023年发行两期永续金融债共10亿元,助力地方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赋能。
2023年6月,由国泰君安证券资管担任计划管理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中能建城市发展公司海南嘉佩乐酒店(海南自贸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CMBS)”,发行规模21.01亿元,为央企所属的海南资产证券化做出创新示范。
2023年国泰君安(香港)再次入选海南省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承销团,助力海南省5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在香港成功发行。
积极布局CCER碳资产开发,走访对接当地大型畜牧养殖、海上风电、人造林等企业项目,介绍CCER相关方法学与碳金融增值服务,洽谈并推进碳资产开发服务方案与交易协议签约,已与某国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拟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有益的探索。
推动期货+保险业务
综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高,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国泰君安海南分公司积极践行服务‘三农’乡村振兴计划,将发力点对准号称海南第一棵树的橡胶。”范晓军介绍,海南分公司与中国人保海南分公司、国泰君安期货子公司协同组织海南琼中橡胶价格保险+期货服务,并与当地橡胶产业农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首先,多家共同实地调研考察橡胶产业合作社与橡胶农场,了解割胶及收胶第一手资料,面向胶农开展保险+期货知识讲座和集中培训,提高胶农对于价格保险风险转移知识了解,提升广大胶农风险防范与参保意识。
海南分公司协调国泰君安期货的资源,有效对接部分海南区域的财险公司,就期货+保险业务积极探索合作模式。
国泰君安秉持“金融报国”理念,长期深耕海南市场,服务了一批海南自贸港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未来,国泰君安将继续坚持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深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助推海南自贸港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海南加快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自贸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贡献积极力量。
明确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范晓军同时谈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
明确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本次会议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的定调更侧重“高质量”和“稳健性”。会议提到“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对于科技创新的定调更加积极,对先进制造的提法是个边际增量。
打造现代化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本次会议关于资本市场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关注点从前几次会议的“有没有”到如今的“好不好”,关键词从之前的“建立”“完善”到现在的“走深走实”“培育一流”“做优做强”,体现了资本市场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总路线。其中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融资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提高投资者信心、活跃资本市场的根本举措和应有之义;二是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本次会议强化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定位,其将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针对资本市场的工作,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范晓军告诉记者,2024年,海南分公司的业务方向将按照会议要求,做好注册制的宣传和投教工作;做好合格投资者北交所权限开通工作;运用股债期、场内外等丰富的投融资工具,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四方面发力
助力自贸港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在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助力自贸港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将是公司2024年重要的发力点。”范晓军介绍,首先国泰君安证券将推动人行和外管局建立证券EF账户,便利跨境证券投资。
“随自由贸易发展,必有充足的在岸离岸资金产生。这些资金若要留在自贸港,则必须满足其对在岸离岸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的需求。国泰君安证券可以利用已经在上海自贸区批准的证券FT账户,满足上述需求。”
其次,将大力支持企业及金融机构增强跨境投融资能力。“自贸港企业,更符合境外融资条件。借助金融机构力量,掌握境外融资渠道、投资人,提升企业和机构应对汇率、利率风险等能力。”
推动人民银行、外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单位,协同推进证券公司跨境业务试点改革,探索为符合条件的头部券商授予一定自有资金跨境额度,搭建跨境账户服务体系,开展跨境交易投资、跨境风险管理、跨境资产管理等服务,发展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跨境金融市场联通业务。
第三,推动证监会培育离岸债券和股权市场。“要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参与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和海南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柜台市场是成熟市场,能够满足在岸离岸债券发行和交易需求,以及大宗商品、汇率、利率、期权等衍生品的风险对冲需求,也能配合海南股权交易市场满足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和企业股权转让及融资,推动促进地方股权交易发展,给产业基金退出、产业并购提供活跃的交易场所。
第四,增强与香港金融合作机制。范晓军详细讲述了合作思路,他认为,双方可在业务范围内积极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利用国泰君安所属集团海外子公司的牌照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客户提供境外股票发行上市、境外发债、跨境并购、跨境理财等金融服务;
携手培育和重构市场主体,使之符合境外融资条件,争取有关机关批准外债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政策;
共同围绕贸易金融为企业和投资人提供跨境的包括企业上市融资并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投融资产品、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和期货、场外衍生品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利用跨境收益互换,推广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对冲等衍生工具,提升服务高净值客户和相关企业机构的综合金融能力。持续推进和完善QFLP、QDLP制度,期待在逐步完善的政策体系及营商环境中,海南跨境基金的制度优势能充分释放,推动全球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集聚;
积极吸引香港主要银行、投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海南自贸港离岸市场;大力发展离岸商品、外汇交易和支付清算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离岸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协同合作满足跨境客户多元投资策略、风险对冲、全球承销协调、流动性管理、节约交易成本等的基础需求。
策划:许甲猛 林小霞 康景林
统筹:康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