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开年,险资便以两次举牌上市公司“闪亮登场”,分别是紫金保险和长城人寿。
险资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同时,与其一起发力的还有公募基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开年两次举牌释放热情信号
1月12日,长城人寿公告称,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9日期间,长城人寿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无锡银行股份999.99万股。长城人寿直接持有无锡银行1.0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00%,触发举牌。
此前不久,1月4日,紫金保险发布公告称,1月2日,公司通过协议转让买入华光环能A股4719.47万股,共计持有华光环能A股4719.47万股,占华光环能A股股本的5.0012%,同样触发举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开年险资举牌为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当前资本市场处于历史底部的位置,当前举牌成本比较低。并且,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一直重视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当前举牌属于逆向布局,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财经评论员张雪峰也表示,开年险资举牌热释放了积极信号,这反映了险资对权益市场前景的乐观态度。
回溯此前,在历经两年冷淡期后,2023年险资举牌呈现回暖趋势。2023年,险资全年累计9次举牌,而这一数据较2021年、2022年的1次和5次,次数明显增多。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长城人寿举牌无锡银行,为时隔八年后险资再度举牌A股银行股。险资上一次举牌A股银行股还是在2015年底,人保财险举牌华夏银行。东莞证券研报认为,目前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波动率与股息率十分契合险资长期资金的要求,险企有望通过增持银行股票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险资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当前,险资在权益市场的投资虽然有所回暖,但仍处于低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险资配置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约为3.37万亿元,占险资运用总额的12.3%,这一比例低于2020年末的13.8%和2019年末的13.2%。
站在当下时间点,保险机构对权益投资信心较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投资信心指数”显示,保险机构预期2024年度和2024年一季度权益投资情况较为乐观,分别为61.01和61.14,均高于50中位值。整体来看,保险机构对2024年权益投资信心较强,对宏观经济和固定收益投资信心持较积极态度。
中长期资金看好A股
1月12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A股市场致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了解,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证监会着力提升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与稳定性。一是配合金融监管总局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股票等标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二是配合财政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三是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作为首期试点机构,拟共同出资规模500亿元,聚焦投资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目前该项目进入落地阶段。四是支持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年金基金扩大资本市场投资范围。
“国家队”长期资金出手护盘。2023年12月1日下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国新”)在官网发布公告,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新投资”)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据了解,中国国新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资产总额近8600亿元。
平安证券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认为,自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不断落地,证监会明确将在投资端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近期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和ETF、国新投资布局增持A股,体现了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逆市布局已成为市场共识。行业机构普遍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另一方面,当期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长期看已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现阶段面临较好的逆市布局时间窗口,有利于投资者获得较好回报。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