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8月4日,美股开盘后,中国资产全线爆发,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大涨超1.8%,收盘涨幅达1.33%;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均大涨超4%,中国海外互联网ETF、中国科技ETF、两倍做多沪深300ETF均涨超2%。
近期,国际资本圈掀起一轮增配中国资产的热潮。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散户、家族办公室等各类国际资本正通过多种渠道加速配置中国股票。
中国资产爆发
美东时间8月4日,中概股方面,华米科技一度暴涨超48%,最终收涨34%,其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94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2%,超出此前业绩指引上限;亏损显著收窄,经调整净亏损61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收窄30.2%。
其他热门中概股亦集体走强,新氧大涨超10%,小马智行涨超7%,富途控股、禾赛大涨超6%,小鹏汽车、名创优品、世纪互联涨超4%,腾讯音乐、满帮、新东方、金山云、亚朵、老虎证券涨超3%,网易、哔哩哔哩、携程、万国数据、唯品会等涨超2%,拼多多、京东、百度集团、理想汽车等涨超1%。
7月发布的《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近60%的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优先投资市场;根据成交额计算,中国股市已成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瑞银最新调查显示,全球19%的家族办公室计划增配中国资产;7月,5只海外上市的中国ETF单月“吸金”合计超20亿美元,4只A股标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24%……
多位受访外资人士认为,政策面和基本面改善,是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在首选新兴市场投资重点中,59%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高度或中度优先市场。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转变,表明投资者或对中国市场进行单独配置。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也在持续攀升。韩国预托结算院(KSD)旗下SEIbro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韩国股民交易中国股票(包含A股和港股)的累计成交额为57.64亿美元。从成交额来看,中国市场已成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股票投资目的地。
富途数据显示,7月,5只规模较大的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吸金”逾20亿美元。其中,截至7月31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为76.17亿美元,较6月底的63.74亿美元增长19.5%;MSCI中国ETF-iShares资产规模为70.29亿美元,较6月底的63.95亿美元增长9.91%;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资产规模为20.7亿美元,较6月底的19.07亿美元增长8.55%。此外,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和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规模较6月底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自7月9日以来,MSCI中国指数回升约8%。其间发布的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因此我们上调了全年预测。”瑞银资产管理发表观点称。
惠理中国业务副总裁、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复苏超出市场预期。在海外不确定因素扰动下,中国快速出台了多项政策稳定预期、刺激经济,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双环传动、思源电气、华明装备、宏发股份等4只A股标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均超24%。其中,思源电气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27.46%。
中金公司:宏观眼中的“水牛”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A股快速上涨可从金融周期视角理解,类似美日经历的‘水牛’行情(流动性驱动)。美国次贷危机后,在经济指标未改善情况下股市上行,源于政府宽松政策推动私人部门资产配置从安全资产转向风险资产。中国当前虽经济指标待改善,但市场对中长期前景信心增强,房地产负面影响减弱,政策关注度提升。居民安全资产配置比例上升后,在收益空间有限下增配股市动机增强。
从宏观视角看中国股市中国金融周期下半场已经调整了较长一段时间。近期股市表现比较好,自2024年9月以来,上证指数从2700点上涨到3600点以上,涨幅在30%以上。如何理解本轮股市的上行以及未来的空间呢?
借鉴国际经验,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股市上涨与宏观政策力度,尤其是财政的宽度相关性较高。因为金融周期调整带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债务,政府加杠杆,央行扩表有利于改善私人资产负债表,这个方面中国仍然有较大空间。
2024年9月,央行又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类再贷款工具为股票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自2024年9月以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上升,接近2015年的高点。但是,相比于2015年,当前股市总市值已大幅增长,融资融券余额与股市自由流通市值之比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中金公司认为,如果政策力度加大,尤其是在解决债务和改善资产负债表方面的政策力度加大,市场情绪仍有改善的空间。
外资青睐高息股与成长股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主动外资时隔41周再回流港股市场。这一信号或预示着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策略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中金公司表示,截至7月30日,根据EPFR统计,主动外资单周净流入港股与ADR市场429万美元,结束了此前连续40周的流出态势。与此同时,A股市场外资流出规模明显收窄,从前一周的2亿美元降至930万美元。
另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预计今年A股盈利可能逐季温和复苏,任何增量的财政、货币及房地产政策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推动A股市场估值提升。此外,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在中期为估值的结构性重构提供上行动能。
能够稳定分红的高息股和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股,备受外资青睐。
盛今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半导体、AI算力、高端制造等赛道涌现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这些也是外资加码中国资产的重要原因。
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安昀表示,外资机构在A股市场青睐高股息红利股和高成长赛道股,体现了“防御+进攻”的双轨配置策略:一方面,高股息股凭借稳定的业务和充足的现金流,能提供抗周期波动的现金流保障,在不确定性中构筑安全垫;另一方面,投资高成长股代表了外资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下科技创新的长期押注。这种哑铃配置既通过高股息资产对冲市场波动风险,又通过成长股捕捉产业升级红利,形成风险收益的优化平衡。(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