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擎匠心“硬”证世界之光

——中钨高新旗下株硬集团建企70年纪实
  株钻公司。

  株硬公司产品合集。

  □ 本报记者 康景林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

  1954年,新中国百业待兴,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六O一”厂在株洲建设,拉开了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建设的序幕,奠定了产业基础。

  2024年,农历甲辰金秋,“六O一”厂已成为中钨高新(000657)的直管企业株硬集团,成长为我国大型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产品在国内市场稳居第一。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10月28日,株硬集团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建企70周年大会,回顾企业70年来自强不息的创业足迹、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

  “一五”期间 从零开始播种共和国钨金火种

  70年前,第一代株硬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1954年,来自五湖四海建设者,怀揣着振兴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光荣使命,汇聚到一片荒芜的株洲走马塘。荒山中,建企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开启了艰苦的创业。2000多名建设者打地铺、喝池塘水、点煤油灯、肩挑手提,仅用一年零九个月,便完成了厂房建设。荒山不见了,厂房拔地而起,马路纵横交错。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的牙齿”,作为钨的最大下游应用之一,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地质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1958年4月1日,工厂正式投产,结束了国家仅能生产钨砂的落后局面。投产当年,硬质合金年产量达到755.6吨,为设计水平近2倍,仅一年就回收了工厂的全部投资,为全国27个省、市和中央17个部、局提供了硬质合金产品,解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硬质合金的迫切需要。

  作为中国第一家硬质合金企业,株硬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启中国硬质合金工业自主发展历程。

  1959年,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根硬质合金棒材;

  1960年,设计制造了第一块机夹刀片;

  1961年,研究出稀有金属钽铌制品……

  一个个新产品,填补了一项项国内空白,创造了中国硬质合金的诸多第一。新中国硬质合金的火种,自此种下。而这颗火种的强力火源,点燃了更多火把,成为株洲乃至国内硬质合金产业的“黄埔军校”,成为产业播撒的“星火”。

  春潮拍岸 凭过硬质量立市场经济潮头

  70年间,几代株硬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春潮涌动,株硬集团迎来重大挑战。国内民营企业开始渗入硬质合金行业,国外硬质合金巨头也在觊觎中国市场。在“老乡老外”的双重夹击下,在装备工艺落后的多重压力下,株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追求过硬、进取无限!株硬集团坚定不移地走上改革创新之路。

  1984年,株硬集团在行业内率先迈出技术改造步伐,从瑞典引进300吨硬质合金生产线,并此基础上消化吸收,逐步淘汰了落后的生产工艺,使公司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带动行业技术水平整体进步。

  1986年,株硬集团加快产业布局,南岳硬质合金公司(现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子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奋楫前行。

  1987年,株硬获准成为首批取得外贸自主经营权的全国12家生产型企业之一。

  1988年,株硬进出口公司成立。接着又相继成立了株硬美国公司、株硬欧洲公司、株硬香港公司、印度办公室,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切削刀具、棒材、球齿、轧辊、微钻等拳头产品出口每年以两位数增长。

  结合技术改造,株硬集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的组织形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专业化生产体系,形成了金属切削刀具、IT加工工具、硬质材料、钻掘工具、难熔金属等6大产业板块,基本形成了以硬质合金为主导产业,以深加工、精加工及配套工具为重点,以高端产品为核心,以通用产品为依托的新型产业格局。

  新千年后,株硬集团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跟国家战略,扣紧时代脉搏,迅速成长。

  2002年6月7日,株硬集团孕育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传承了国企的基因和血脉,又有着与传统国企不同的体制机制,走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开启了新一轮创业,目前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硬质合金刀具综合供应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建企之初的全盘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到改革自主创新,株硬人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的新高点,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也使企业得以有实力在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与传统的硬质合金强势企业同台竞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为企业赢得高速发展的机遇,使得株硬集团不仅占据行业龙头地位,且在世界硬质合金产业版图中占有重要席位。一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新时代 坚守初心续写辉煌新篇

  70年来,全体株硬人崇尚科技,革故鼎新。

  进入新时代,株硬集团加强党的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创建步伐。

  2016年,“十三五”新征程到来。这一年,也是株硬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国五矿对中钨高新进行重整,株硬成为中国五矿的重要骨干企业、中钨高新的直管企业。如何在新时代扛起新的历史使命,在中钨高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株硬党委敏锐地意识到,要赢得先机,必须快马加鞭,深化改革,激发经营活力。公司当年年底实施机构调整,创新事业部运行模式,新成立5个专业产品事业部。

  2018年,株硬党委提出全面再创业。公司成为硬质合金行业内首个“吃螃蟹”的企业,正式引入IPD体系,设计了“以产品线为中心,面向产出”的组织架构优化方案,实施“增量绩效战略”。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株硬加速推进装备自动化步伐,提高硬质合金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加大了合金主要设备的自动化设计与生产,推进生产物料的自动转移和标识,推动合金生产主体设备和检测、包装设备的自动化升级,并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等管理领域,逐步实现生产智能化。

  株硬集团坚持向改革要效率,围绕机制市场化、组织精益化、队伍专业化等重点任务,目前,公司正加快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中粗、超细碳化钨粉智能车间、精工精密微型刀具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助力公司进行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

  新时代,株硬坚持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引领行业进步。近5年来,株硬集团共获得授权专利815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多项产品和技术先后荣获湖南省JG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2017年,公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18年,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2023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国企担当 科技引领高质量迈向世界一流

  70年来,每一位株硬人用热血铸就品牌。

  集团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坚守始终如一。如今,株硬的品种更加丰富,要用放大镜才看得到“真身”的0.01mm全球最小直径超细微型钻头和0.01mm极小径铣刀,能在头发丝上铣出7个字母,一粒米上铣出56个汉字,引领芯片制造、3C行业等高端加工应用;有超过200公斤的轧辊,备受国内外大型钢企的青睐,助力企业钢量等生产指标成倍提升;自主开发的钛合金加工刀具产品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天空;川藏铁路、城市隧道项目上,株硬生产的盾构刀成为盾构机的“利齿”,掘出一条条隧道;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国家“深地一号”工程中,株硬集团研发的油气开采用高品质钻齿满足了超深井钻头速提效需求,成功挺进地下10000米……株硬“钻石牌”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70年来,株硬始终把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放在首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获批成立了行业第一家企业技术中心、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唯一的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00余项,国际专利26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占行业国标的60%以上,产生了多项国际领先的首创性科技成果,是中国硬质合金行业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引领者。株硬的“钻石牌”先后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质量奖”,以及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应该说,一代代株硬人用硬核科技与品质坚守,让“钻石牌”熠熠生辉。

  从当年不足400吨硬质合金设计产能,发展到今天产销规模超8000吨,资产总额达70亿元,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公司本部、金洲公司、株钻公司均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70年光辉岁月,一代代株硬人砥砺奋进,将每一分每一秒刻进时光的年轮;70年波澜壮阔,饱经锤炼的株硬集团,与建厂初期相比,公司总资产增加156倍,年营业收入增加96倍,年产规模增加14.5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产业之巅占有重要席位。

  荣誉是一种鼓励,也增强了株硬的底气,在与世界传统硬质合金强势企业同台竞技中,不落下风,屡屡胜出。

  岁月峥嵘,时代变迁。面向未来,株硬人豪情满怀,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断续写辉煌新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中钨高新旗下株硬集团建企70年纪实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焦点
   第003版:资本
   第004版:聚焦
   第005版:海南金融周刊
   第006版:要闻
   第007版:公司
   第008版:海南国资
擎匠心“硬”证世界之光